载着涂料的工程车缓缓向前行驶,不远处,施工人员沿着路缘,一边走一边借助划线机将白色涂料涂敷在地面上,所过之处是一条醒目的边线。
12月20日,隆昌市普润镇斑竹林村党支部书记秦道君骑着摩托,到周龙路查看边线施划进度。
“这段时间天气不错,我们争取4天时间划完周龙路的边线和人行横道。”隆昌市周龙路施工单位监理王栋表示。
今年以来,隆昌市以完善路网为基础,重点抓好隆昌区域内县、乡、村路网一体化建设,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助力交通强县试点建设。
畅通路网建设
连接隆昌市普润镇与重庆市荣昌区龙集镇、盘龙镇的周龙路,是隆昌市加快区域路网一体化建设过程中重点打造的一条县道。
周龙路全长6.8公里,是隆昌市打造川渝农业大环线中的一段。今年,隆昌市对周龙路进行了标准化改造,将过去的水泥路面改铺成沥青路面,并装上了波形护栏,将4.5米宽的路面加宽至6.5米,实现了双向通车。
“这条路改造升级后,大家出行更加方便,稻虾和柑橘更不愁销了。”周龙路的变化和带来的影响,秦道君看在眼里。
普润镇斑竹林村位于周龙路上,村里的稻虾、柑橘产业发展蓬勃。“村里有两三千亩稻虾,种了1100亩柑橘。全年仅稻虾产值就超过一百万元。”秦道君表示,斑竹林村到龙集镇的抱房村不到10公里,畅通的道路拉近了两个村共同发展产业的距离。
“和我们镇一样,龙集镇的稻虾产业发展也比较成熟。”秦道君说,由于地理位置相近,村里的稻虾养殖户不定时到龙集镇参加稻虾养殖技术培训,听听专家的指导意见。秦道君表示,自己也是受益者之一,学会了稻虾饲料的科学配比,降低了养殖成本,收获了利好。
斑竹林村有三分之二的村民养殖稻虾,每年2月稻虾成熟,荣昌龙集镇、盘龙镇的收虾人就会陆续来到村里,从村民手里收购稻虾。“现在通往龙集镇的路更宽更好走了,来收虾的人也会更多,老百姓养的虾将成为抢手货。”秦道君说。
围绕内荣农高区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东北带“一带三区一心一院”空间格局,隆昌市通过打造界市小环线、隆荣中环线和川渝大环线农业环线,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建好通村道路
30户以上村民小组通硬化路是隆昌市抓区域路网一体化建设的另一个重点。便民出行是通村道路建设的初衷。
普润镇石塘村70多岁的村民张文学见证了村里道路的变化。
张文学说,夏天,村里通知大家集资修村道,他把此事告诉了3个儿子。“儿子们凑了4000元让我交给村里,支持修路。”张文学说。
过去的村道都是土路,为避免村民下雨天走路滑倒,铺了多次建渣,但路面依然凹凸不平,村民出行不便。石塘村村委委员陈代勇表示,“目前在建的村道长410米。除村民自筹部分,隆昌市本级财政和省上的补贴,是修路的主要资金来源。”
“让一让,车来了。”修路现场,两辆混凝土搅拌车一前一后开上山坡。工人们正在抓紧为部分打好的混凝土面层收面。
“路修好了,儿子的车就能开到家门口放院坝里。”张文学说,过去路不好,只能把车停靠在马路边,不安全也不方便。
“我们村的柑橘和花椒产业发展得还不错。一年前,有人来村里走访,想承包土地搞种植,但看到村里的路况,就再也没来过。”陈代勇表示,新建的村道将为村民的生活和村里产业发展带来有利影响。
建设“四好农村路”
高质量建设“四好农村路”是隆昌市打造交通强县示范县的又一目标。
如何实现高质量建设?“完善道路基础设施,做好道路养护是关键。”隆昌市交通运输局总工程师谢俊鹏表示。
聂超在普润镇松林村承包了700亩柑橘,他表示将在松林村扎根,原因是这里的路好。
因为路面较窄,过去运肥料、运柑橘都小心翼翼的。“后来,路加宽了,中型货车也能自由进出。”畅通的道路,为聂超打开了柑橘销售的路子。聂超表示,要发展产业,路畅是关键。看到路上有垃圾、小石块等,聂超都会主动清理。
聂超表示,“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路,路如果有破损,政府也会及时派人来修补。”
聂超口中的路,是隆昌市“四好农村路”——迎周路其中的一段。“为养护‘四好农村路’,我们提高了公路等级、加宽了路面,安装了安全护栏,也完善了道路标识标牌。还增设公益性岗位,落实专人做好道路的清扫保洁,保证道路畅通整洁。”普润镇村建环卫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杨礼明表示。
今年,截至目前,隆昌市已建设迎周路、周龙路、石山路、隆油路等幸福美丽乡村路49.5公里。建设30户以上自然村通组硬化路54.7公里。“四好农村路”建成,既解决了群众出行难、农产品流通难的问题,又有效促进了乡村旅游和沿线产业发展,盘活了地区资源,成为了振兴路、惠民路、资源路、产业路。
谈及未来如何加快交通强县试点建设,谢俊鹏表示,一方面将完善对外快速通道,推进成渝扩容、自永高速公路建设,协同做好内南高速公路前期工作,提升隆昌东西向通道运输能力,加速融入川南文化旅游大环线,积极融入环成都文化旅游经济带;另一方面将畅通区域干线网络,加快内部干线公路提档升级,进一步支撑稻渔稻虾产业发展。结合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以两地种养特色产业融合互补为重点,实施一批改建项目,强化“双昌”产业联系。